【编者按】一个优秀的教师党员就是一面旗帜,教师承载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为庆祝建党100周年,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让党员教师学有榜样、干有标杆,营造争先创优的浓厚氛围,激励全体体育人担当奋进,学院现推出【庆祝建党100周年·多彩体育人】系列报道,用文字展示成理体育人的精神风貌。
杨云琳:课堂教学无定法,德育才育需两全
人物名片:杨云琳,云顶集团官网副教授。主要从事大学体育教学工作,并承担了中华养生学、瑜伽、学校体育、大学生健康教育等课程的教学,曾获"育人十佳"、“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兼任中国心理学会心理学普及工作委员会沙盘学组成员,结构式团体高级沙盘师、督导师,中国运动处方师,中国红十字会讲师,亚洲瑜伽协会教练,成都市成华区红十字会理事。
2021年1月,云顶集团官网教学督导督查组发布了“2016年~2020年课堂教学督查报告评价分析报告”,杨云琳在全校1659名教师中,以百分百的课堂教学获优率位居榜首。获评2012年校“育人十佳”称号、带领体育学院青年教师团队蝉联省级说课比赛团体一等奖、荣获2019年校“优秀共产党员”称号……“育人十佳”与“优秀共产党员”,杨云琳在教育工作中将两者交汇编织为一股绳。
“传道授业解惑”,无数教育工作者奉其为圭臬。简简单单六字背后,是为师者沉甸甸的育人责任。而对杨云琳而言,党员的身份更是在这份责任之上增添了一份使命感。课堂上的杨老师,课堂下的杨妈妈,一如她总能给学生带来不尽惊喜的课堂,杨云琳也以她特有的方式,将这六字箴言与党员使命践行在教学实践之中。
讲台之上:玩转魔方式课堂
“这学期我上的一堂选修课(大学生生命教育),有十几个学生因为实习要离开三周,他们和我说‘杨老师开直播’”。杨云琳谈起学生就兴奋了起来,两眼炯炯有神,一如她在讲台上的模样。如此吸引学生的就是杨云琳的多面课堂。
杨云琳的课堂上或许只有“玩”与“创新”两个关键词不会改变。在她的课堂上,就连简单的剪刀石头布都能被她玩出8种花样:从简单的单手相对,到双手而对,再到用脚“对战”,最终手脚并用。8个“通关”版本,手脚协调力、平衡力、专注力的锻炼就已经被全部融入其中。“杨老师的课堂是活跃的、发散的,是能让人感受到学有所用的课堂。就算只是一个排球的扣球动作,她都会引导学生想到儿时挥臂掷石子的场景。”即使已经工作,曾经受过杨云琳指导的实习教师张磊还是能清楚地回想起杨云琳上课时的场景。在杨云琳的排球课上,你会听到许多诸如“抛物线”等看似与排球毫不相关的词语,“这都是实密切相关的,体育运动的背后是我们所学的物理、生物、数学、历史、文化等等做支撑的。”杨云琳解释道。这就是杨云琳体育教学:体育教学不只是“教体育”。被传统认为只是培养体格的体育教学,也可以培养创新思维:由一到万物进行发散,发散之后,于是创新。这样的多样教学,让杨云琳的体育课堂变成了魔方,万般模样,皆不相同。
多面课堂不仅在于多样的教学,更在于多重层面上的教育。“如果只为了学分而来,这个课程不适合你,请离开;如果认为这堂课只是我讲你听,这个课程不适合你,请离开;如果不愿意进行互动交流,不愿意记录生命体验过程的,这个课程不适合你,请离开。”这是杨云琳在她的选修课,大学生生命教育的第一课上,对学生说的第一段话;20分钟左右的破冰活动,让来自不同专业,原为陌路的同学相互认识也是杨云琳每学期第一堂体育课的固定项目。如此举动的背后,是杨云琳对当代学生人际交往的思考:“现在大学生多数与人交往都通过网络,看似交往面变宽了,但可能在现实生活中甚至班上的同学都互不交往。手机上的沟通让我们面对人都不愿意发声,甚至最后失去了发声的功能。”将上课的过程变为相互认识、寻找共同志愿伙伴的过程,将班级变为团队,选修课上的互动交流,体育课中的破冰活动,都是杨云琳对学生进行的人际交往与合作精神教育。在杨云琳眼中,课堂即道场。传道,传的是为人处世之道。
多样的教学形式,多层面的教育意义,在有限的教室空间里,杨云琳的课堂总是能如多面体魔方般创造出无限的可能,带给学生无限的惊喜。
排球课堂
课堂之外:追寻无定法教学
多面体课堂的背后,是杨云琳在教育之路上的不断追寻,而这条路上唯一的指路标就是学生。“老师肯定是要把学生放在第一位的,因为学生是教学的主体,老师是教学的主导,教材是教学的依据。”杨云琳如是说。于是一般老师的“备课”,到了杨云琳这里变成了“备学生”:找到学生的需求点与兴趣点,将其融入课堂之中。在杨云琳眼中,教学是双边活动。“如果老师与学生的交流不能保持同频的话,那教学上就肯定会有些隔阂。”秉持着这样的想法,为了能紧跟上学生不断变化的需求与兴趣,从70一代到00一代,杨云琳也一直在向学生学习。能与学生进行思想上的交流对撞,对她而言是一种快乐。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杨云琳对此有着切身体会。“如果之前是教导,那现在就是引导。”杨云琳认为在现如今信息爆炸的时代,比起教给学生拿起手机就能搜到的知识信息,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怎样在如此大量的信息之中去浊见清。
那又怎样不断在无定法的教学上得法呢?杨云琳的选择始终如一:创新。“我从当上老师开始就开始‘折腾’自己。”杨云琳笑道。从教初期起,杨云琳的多面体课堂就已经初见雏形:为了让体育课新颖有趣,杨云琳每晚都在教职工宿舍里新编徒手操,一笔一画在教案上记下。这一记就是三十余年。三十多年的日积月累,杨云琳养成了每日总结当天教学的习惯。到现在,明明上的是排球课,但小音箱已经成为了杨云琳体育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道具:“每节课的热身准备活动我都要用到音乐。”为了吸引学生的兴趣,杨云琳每节课的热身活动都不相同,如此种种,都源于三十年的积累。不管是从教伊始亲手画下的新编徒手操,还是不断学习保持与学生同频,“创造新法”,已经在她的课堂上打下了深深的烙印。
厚厚的教学总结写了一本又一本,杨云琳依然在没有定法的教学之路上不断追寻。
教学之源:奉行两双全理念
走下讲台,杨云琳还有另一个身份:成都市成华区红十字会理事。2020年的春节,时值新冠疫情期间,身为党员的杨云琳大年初三开始便冲在了成都市抗疫志愿工作的一线:为社区居民进行疫情下的心理疏导,参加地毯式疫情排查工作……党员的使命感与“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奉献思想,就是杨云琳一直在业余时间做志愿工作的原因。而这些,也体现在她一直奉行的教学理念之中:德育才育两手抓。
杨云琳(站立者)在疫情期间对社区干部进行心理健康培训
“很多时候杨老师不会告诉我该怎么去做,而是会让我自己去思考该怎么去完善。让我打开自己的思维的同时,她也要求我去实践。因为只有实践过才会发现自己的不足。”对于2018级休闲体育专业的彭媛来说,比起专业课老师这个身份,杨云琳更像是朋友与亲人,“不管是在学习还是生活中,不管是多细节的事,杨老师总是会像朋友一样给到一个合适我的建议。”在课余时间,彭媛有时也会跟随杨云琳参加一些公益心理辅导活动,正是这些活动,让她感受到了志愿帮扶的魅力:“每个人的压力都得到了释放,每个人都在活动中发现了属于自己的闪光点并开始敢于去打开自己的内心。”
杨云琳为脚受伤的学生进行应急治疗
“孩子的成长受家庭环境影响很大,但我们不是以家庭环境去适应社会,而是应该以社会的需求培养自己。”谈到德育才育两双全的必要性时,杨云琳说道。“将思政教育渗透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正是杨云琳在“课堂思政”中所奉行的理念,也是她眼中身为一名党员教师的使命感。
“做杨老师的学生是幸福的。”面对提问,张磊毫不犹豫地回答。简单的评价却是对一名老师最高的赞扬。从教三十载匆匆,杨云琳对于教育的热爱依然如旧。正是这份热情,让她对未来的教学依然充满憧憬:“教学是我的生命,活到老学到老,活到老教到老,学到老干到老。”